王楚钦球拍被踩断后大爆冷出局这件事已经被讨论一天了,大家的声音各不同。
王楚钦本人,大包大揽把所有责任怪到自己身上:副拍不是今天输球的理由。
粉丝,“挖地三尺”找出踩断球拍的记者,并为偶像挽尊:都是阴谋。
围观网友,一部分觉得王楚钦心态不稳且技不如人,副拍事件只是借口,一部分觉得换副拍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不同看法的出现,让这件事直接霸榜热搜一天,也被热烈讨论了一天。
那么,王楚钦爆冷出局到底跟换副拍有没有关系?
作为外行人肯定是没有发言权的,那么咱们就来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吧。
倪夏莲,61岁乒乓老将,因打法与朝鲜女选手一样,临赛前受中国队邀请为孙颖莎和王楚钦做陪练,助力两人当晚的混双决赛。
这样一位老将,最有发言权。
谈到王楚钦输球,王楚钦换副拍事件,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吧倪夏莲认为:球拍坏了对运动员影响很大。
这种影响主要在于心理障碍——信心的缺失。
虽然不是整场比赛失去信心,但总会在一些时刻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每次挥拍都会有心理上难以跨过的障碍。
除了心理上的影响,还有手感上的影响。
虽说每块球拍外表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或者是一个机器做出来的,但每块球拍的弹性和拍面的阻尼都有细微差距,这对普通人来说当然感受不到,可对每天在高强度对抗中挥打上千次上万次的球员来说就不一样了,稍有不适就会分心造成压力。
其次,再好的副拍也比不上整天拿在手里磨合与自己完美契合的旧拍,若该球拍还跟着自己征战多个赛场,情感更不一样了。
这跟穿惯了的旧鞋,总是比刚穿的新鞋要合脚舒适是一个道理。
所以,换副拍对王楚钦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总能看到有粉丝将王楚钦换副拍事件比喻成大考前常用的笔被踩断,以此证明换拍子对王楚钦的影响。
其实,这种比喻并不恰当,也没有可比性。
因为球拍是运动员一直在用,而考生并不会只用一支笔,且水笔只要出水能写字就行,能考600分的考生不会因为笔换了只能考500分,可球拍并非只能打球就行。
如果想让大家通俗易懂,不妨用教练车与考试车相比。
从摸车开始就用一辆教练车,习惯了脚感与手感,而同样是汽车的考试车,却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考验学员们的心态与适应力。
就像当年“大魔王”张怡宁也是临比赛换球拍,却硬生生用“鞋底子”球拍打赢了冯天薇。
过硬的技术是一方面,超稳的心态是另一方面。
当然,咱也不能拿张怡宁与王楚钦相比,毕竟张怡宁换拍子没几个人知道,且本人将情绪隐藏得太好,让对手找不出破绽,而王楚钦拍子被踩烂被全世界报道。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拍子坏了,王楚钦心态崩了,对手也就有了可乘之危:在对方不适中搞心态。
刘国梁曾经就强调过,运动员比到最后比的就是耐力与心态,谁稳得住,谁就能赢。
显然,24岁的王楚钦还年轻,也缺少大赛经验。
不能说,换拍子就是他输掉比赛的原因,但确实对其心态有影响。
而心态,正是王楚钦需要去沉淀的。
因技术过硬,被赏识。
因心高有志气,一眼被教练相中。
因用功刻苦,走向奥运会。
有技术,有毅力,有野心,但也因年轻气盛摔过拍子被禁赛三个月,也因为迁怒无辜人员被吐槽。
打球怕上头,他却易上头,自然成了他的软肋。
什么时候能做到像偶像马龙那样,成为没有软肋的“六边形战士”,他也就能成为毫无争议的王者,才能对得起早6晚10的辛苦训练。
当然,24岁的王楚钦能走到巴黎奥运会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不是天才也不是神,他只是有一颗打不死的心,失败在所难免。
作为观众,可以渴望金牌,但绝不唯金牌论。
正如刘国梁送给国乒队员的寄语那样:
不能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五块金牌是中国队的,不要去守,摆低位置,去拼!
胜败乃兵家常事,希望王楚钦能总结经验走出阴霾,也期待他后续的团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