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景萍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高县融媒供图)
8月28日晚,备受全国球迷关注的2024年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四川宜宾高县赛区)决赛在宜宾市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体育馆举行。经过双方球队紧张激烈角逐,最终,四川远达美乐队以69:54的比分优势战胜江苏南钢队赢得全国女篮锦标赛“三连冠”。至此,这场持续10天的精彩赛事圆满收官。
此次2024年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是近两年来高县迎来的第三场国家级体育赛事。一场场重量级的体育赛事缘何与一座小城频频邂逅,“体育 ”又将在这里擦出怎样的“火花”?
激烈的比赛。
以赛营城推动“体育 ”融合发展
夜幕降临,位于城郊的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呐喊助威声响彻夜空。该体育馆作为此次赛事的比赛场地,迎来了李梦、王思雨、韩旭、刘禹彤等多位明星球员,为球迷们带来了一场场高质量的篮球盛宴。
“举办重量级体育赛事,过硬的硬件设施是前提。”高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唐和介绍,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由综合体育馆、恒温游泳馆、体育场、综合服务中心组成,硬件设施在全省县级体育馆中排名前列。从去年投用以来,该体育馆已先后承办了2023—2024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四川主场)、2024年全国(U15)青少年篮球联赛男子组前十六强决赛、“星火杯”四川省青少年舒莱狮足球锦标赛(U9组)等多场体育赛事。无论是从体育场馆、交通酒店等硬设施,还是从接待能力、竞赛组织能力等软环境,都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代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认可与肯定,高县借势打响了“体育小城”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赛事将目光投向高县。
2024年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四川宜宾高县赛区)决赛现场。
“文体高地”引燃了区域活力。唐和说,任何一座体育场馆的服务半径及辐射力都是有限的,高县在筹建体育中心的也同步在各镇街、社区、村落乃至公园绿地,布局建设更多小型、简便的健身场地,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健身休闲之乐。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有各类公共体育场地1287个,总占地面积91.8万平方米,马拉松、“村BA”“村超”等各类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日渐丰富的体育文化和群众基础,为高县吸引各类赛事落户奠定了基础。
四川远达美乐队赢得全国女篮锦标赛“三连冠”。
不仅如此,近年来,高县在城市建设上也在不断发力。城区内,一场球赛燃动一座城四川宜宾高县体育赋能城市发展新活力市政广场、硕勋公园、宜庆路入城景观大道、滨河湿地公园等城市景观提升项目高品质呈现;万达广场、高铁新区等一系列高品质项目加速城市能级跃升。随着宜彝、宜威、宜宾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在高县选址设站并加快建设,高县已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正加快融入成渝贵昆“两小时”经济圈,这座城市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
以赛引流赛事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
从8月19日至28日,此次2024年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四川宜宾高县赛区)比赛期间,12支来自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和CUBAL(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顶尖球队,联袂奉上了46场精彩比赛,吸引了3万余人次观赛。决赛当日,3000多张门票一日售罄,城区内各大酒店爆满......赛场内,呐喊声、欢呼声不断,赛场外,运动赛事为高县带来的人气和流量,拉动餐饮、购物、娱乐、旅游等消费快速增长。
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县夜市”和鑫洋小镇步行街,人流明显增多,大雁岭、蜀山茶海、七仙湖等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商户们纷纷抓住这个机会,开展各种特色经营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县各部门也在赛事服务保障、美景美食宣推等方面共同发力,吸引更多人从“观看一场赛”转向“玩遍一座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
高县县城。
一组数据能够有力说明赛事的带动效应。据统计,在高县举办的三次国家级赛事期间,累计吸引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县人数超15万人次,带动消费达5000余万元,拉动相关产业效应超2亿元,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收入同比增长近20%。随着更多的赛事落户高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这座美食云集、人文气息浓厚的川南小城。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伴随赛事经济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人们已经开始见证身边的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便捷,体育场地更多了,全民健身的运动氛围愈发浓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高县也借助体育赛事频频向外界展现出“高县魅力”“高县形象”,让人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开放与热情。
高县市政广场人潮涌动。
办好大型赛事,是份有难度的考卷。几经“赛”场的高县,给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未来,高县还将继续秉承“体育 ”的发展理念,借助品牌赛事吸引力,打造以赛促旅、以赛带商、以赛彰文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换为经济的“增量”,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打造体育赛事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美好样板;也将以举办高品质赛事为契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和投身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形成赛事经济与全民健身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